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我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学校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改革创新,强化体育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推动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现将我市2019年学校体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下辖五县七城区和三个开发区,人口740万人。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3249所,在校人数152.76万人,专任教师8.42万人。其中,幼儿园1765所,在园人数32.2万人,专任教师1.53万人;小学1098所,在校生68.46万人,专任教师3.78万人;初中266所,在校生28.59万人,专任教师1.95万人;普通高中81所,在校生14.37万人,专任教师9212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9所,在校生9万人,专任教师2139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0.14万人,专任教师260人。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形成长效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我市完善了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法规、计财、基教、职成、督导、体卫艺、人事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制定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和督导,全面推进我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促进我市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为提高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与保障水平,加强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标准化建设,在结合各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2019年全市共投入102856.45万元用于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其中,新建项目投资5272.67万元,新建学校田径场49个,面积192404.55平方米,新建设体育馆20个,面积30937.93平方米,新建篮、排球场、羽毛球场等209个,面积79127.96平方米;改扩建项目投资8842.73万元,改扩建田径场49个,面积170629.2平方米,改扩建体育馆5个,面积8143平方米,改扩建篮、排球场、羽毛球场等139个,面积 79537平方米。同时,按照教育部的配备标准,结合学校场地条件、体育教学需要和体育传统特色,为中小学校添置体育器材,实现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标准化配备。此外,市本级还投入61万元资金用于举办南宁市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和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跳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7大赛事活动。
(三)实施课程计划,落实锻炼要求。
1.制订教学常规,规范中小学体育教学。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局制订了《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试行)》(南教办〔2014〕17号),从教师备课、上课、课后、考核四方面对体育教学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规范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强调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简单、可行、便于操作的体育作业,在家长的监督和配合下完成,让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2.执行课程计划,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为进一步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我市要求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认真落实自治区对体育课的要求和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即小学体育课为每周4学时、中学为每周3学时,并按照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常规的要求组织体育课教学,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育课程的课时和质量。
3.制订工作方案,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我市制订《南宁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方案》,召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印发了《转发关于落实好2019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对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召开专题培训会议,督促各县区,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做好相关工作,做到应测学生全覆盖,应报学校全覆盖。县区教育局、各学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按时将我市1538所中小学的120.56万名学生的测试数据上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中心,上报率为100%。
2019年11月6日—20日,教育部对我市西乡塘区、青秀区和高新区三个城区的4所小学以及14所直属学校共3132名中小学生进行的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和抽查复核工作。受调研检测和复查的相关城区以及学校克服困难,实事求是,积极配合督查组的调研和抽查复核工作,圆满完成教育部对我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查复核任务,得到督查组各位专家的肯定。
4.开展阳光体育,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指导下,我市对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县区为单位整体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列入学校总课程表,实行课程化管理,做到时间有保证、计划翔实、内容丰富。各县区和各学校积极响应,制定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横县为例,横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横县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通知》,该县各学校制定了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全县大部分中小学能自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内容一是体操类:教育部统编的广播操,此外还可以自编校操、武术操、球操、健美操及队列练习等;二是舞蹈类:如韵律舞蹈、形体练习、舞蹈动作组合、集体舞、民族舞等;三是身体素质练习类:分为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如纵跳、原地高抬腿跑、俯卧撑、蛙跳、韧带拉伸、12分钟耐力跑等有氧耐力性活动;四是趣味游戏:如看谁反应快(推手、打手等)、跳方格及乡土民间小游戏等;五是特色活动项目:如跳绳、踢毽、跳皮筋、滚铁环、掷沙包、抛绣球、板鞋等;六是球类活动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在让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组织纪律。(四)推进中考改革,突出育人特色。我市体育学科列入中考科目始于1993年,考试的项目为跑、跳、投三类,赋分为15分。2001年,我市对体育中考进行改革,考试项目增加了民族体育和兴趣特长,赋分提高至30分,一直沿续至2014年。2015年,我市体育中考的赋分提高到了60分。我市紧紧抓住中考改革这个抓手,继续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广泛开展课内、课外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1.提高考试赋分,强化育人功能。2015年我市在全区率先将体育中考赋分提高至60分,并延续至今,扩大在中考成绩的分值比重,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赋分后,体育学科更加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强化了体育学科育人功能。围绕体育中考改革,学校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强健体魄打下良好基础。2.调整考试项目,强健学生体魄。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魄的要求,在2018年的基础上,2019年我市进一步完善考试评分标准,使体育考试更趋合理。全市90%以上的学生报考中长跑项目考试,没有出现跑不完和跑完昏倒、呕吐的情况,达到了引导学生增强耐力、强健体魄的目的。3.引进电子设备,确保结果精准。2018年,我市体育中考考跑、跳、投测试项目均采用电子设备测量,使测试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避免以往因人工计时导致结果不一致,而引发学校、学生、家长不满情绪的情况出现,确保体育中考更加高效、快捷和公平。学生、家长、学校对引入电子设备这项改革举措感到满意。4.调整评分标准,规范考试评价。我市体育中考原部分项目评分标准低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评分标准,不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身体潜质。因此,今年我局对体育中考评分标准进行了部分调整,除中长跑项目略低外,其他项目均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评价标准,做到评判工作公平、准确,执行标准前后一致、宽严一致、校际一致。5.严格测量验收,规范考试场地。今年,我市成立了体育中考场地测量专家组,对所有考点场地进行实地测量、仔细核查,标清800米、1000米的起跑、终点线。只有经专家组实地丈量核查,符合要求的学校方可设立考点,保证了考试场地的规范性。6.强化安全管理,获得家长支持。为降低体育中考安全风险,我局规定:凡参加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800米(女)/1000米(男)跑的学生,须由家长在《测试风险告知书》上签字确认后方可参加考试,做到凡考必签。《测试风险告知书》由学校教务处保存至当年体育中考考试结束。此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7.规范考试管理,加强巡视督查。为进一步规范体育中考工作,我局与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考点学校签订责任书,落实相应的工作责任。考试期间,我局组成三个督查组,督查市区各考点的组织领导、安全保障、考风考纪建设和考试组织实施等情况;下辖的六个县教育局组成巡视组开展单循环巡视互检,确保体育中考公平、公正,维护体育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五)加强足球教学,推动特色发展。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方案的通知》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精神,近年来,我市校园足球始终以促进青少年体育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目标,倡导中小学生积极与足球运动,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锻炼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茁壮成长。我市将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转发到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指导各中小学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青秀区认真开展校园足球工作。首先,青秀区组建完善的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由城区分管教育、体育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教育、文体、财政、宣传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工作组,制定了具体由教育部门落实,其他部门保障的机制。其次,全面开足球课。该城区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市区及乡镇中心校全面落实每周一节足球课。主要措施一是内部教师资源的调配,把技术教学、体能教学、兴趣教学整合在一起,把所有体育教师都调动起来,以足球教师来牵头,所有体育教师分配在足球为运动项目的各个部分,有技术教学、有能力培养、有啦啦队支持,以项目为核心带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进行发展,学生在速度、耐力、力量等方面的到提高。再次,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开展已教学为目的的桃源杯校园足球联赛。联赛采用训练—实践—训练的方式开展,成绩进一步提高,尖子学生开始出现。在开展精英比赛的同时,继续开展旨在与扩大足球参与人口的班级大赛。活动越来越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社会的支持不断提高,校园足球的影响力进一步地到提升。为推动我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我市坚持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市校园足球比赛,比赛队伍日益增加,比赛水平日益提高,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2019年秋季学期,共投入17万元用于举办南宁市第五届“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共96支中学生校园足球队参加联赛,近2000人参加比赛。各县区也先后开展了本辖区的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通过一系列足球活动的开展,使得每年参与足球比赛的人数与参赛队伍逐年增加,使我市的校园足球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丰富了我市青少年足球队参赛经验,进一步扎实我市青少年足球基础。(六)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教学水平。为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市积极开展体育教师技能培训,加强体育教师技能测试,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2019年1月19日开展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体育教师身体素质和教学技能测试,进一步加强我市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体育教师体育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019年7月1—7日,我市组织75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举行提升研修班;10月21—30日,我市选派1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到广西师范大学进行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专项培训班;10月28--11月1日,我市分别在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江南校区)、三中青秀校区和越秀路小学举行了由131名体育教师参加的2019年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优质(现场)课比赛活动,经评选,韦祖凯等6人荣获小学组一等奖、潘国伟等10人获二等奖、陈卫炜等18人获三等奖;罗林枫等10人获中学组一等奖、黄少玲等17人获二等奖、商昌铭等27人获三等奖;农静等6人获高中组一等奖、陈修杨等13人获二等奖、韦钟原等23人获三等奖。此外,我局组织推荐南宁第四十九中学等特色足球学校参加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优秀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创建工作,并推选优秀学生进行“校园足球未来之星”评选活动;2019年7—12月我局还组织推荐了8名体育教师和荣获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足球特色幼儿园的44名教师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和教练员国家级专项培训活动,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三、取得的成效落实课程计划,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组织教师技能培训,进行体育中考改革,这一系列举措规范了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体质提高和教师素质的提升;同时,通过举办全市校园足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田径等比赛,以及组队参加自治区级赛事,为各校创造了经验交流的机会,助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广大学生在比赛中锻炼体魄、增进技能,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群体意识,为我市推进学校体育基础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2019年,我市有10所幼儿园和12所中小学校分别被授予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和“足球特色学校”,目前全市共有109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足球特色幼儿园。我市学校体育工作尽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足、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狭小,器材不足,开展体育比赛经费不足的状况,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体育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抓住重点,攻坚克难,推进我市学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南宁市教育局
2020年1月13日